您所在位置: MGM美高梅官网登录1688 > 媒体浙财 > 正文

今日早报:关注老人 关注留守儿童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8-07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无论算不算学分,都无疑成了一门必修课。一到暑假,各种社会实践蜂拥而上。

一时间,记者的QQ和邮箱里,飞来各种暑期实践信息。“求关注”、“求报道”,总之就是希望扩大影响力。

大学生的暑期实践,为何如此热衷于被报道?他们究竟都在做哪些实践活动?暑期实践,究竟有多少收获?

案例

浙财大东方学院学生实践团:

9年支教武义大溪口乡

9年来的暑期,金华武义大溪口乡中心小学都会出现来自浙财大东方学院红十字协会社团的支教老师。

今年,20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继续走进大溪口。他们每天支教七至八节课,课程涉及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英语、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等科目。

9年,他们见证了大溪口的变化。变化之下,教育矛盾更加突出,令人担忧。

金华武义大溪口乡中心小学只有65名学生,平均每个年级只有10余人。他们多是留守儿童,贫困导致师资经费不足,无法留住教师。

今年带队支教的社团负责人戴锦华和另17名队友调查发现:2004年至2012年,大溪口乡中心小学的学生数量逐年减少。2005年,学生人数较2004年减少近三分之一。结合2004—2013年溪口村居民人口基本数据表可知,与大溪口乡中心小学学生数的减少存在直接关联的是该乡外出务工人员增加。

“一些外出打工经济条件转好的家长就会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好学校。”戴锦华说。

剩下的孩子家庭,均无力改变现状,经济是家里的头等问题,教育摆在了后头。“与孩子接触,感觉他们无心学习,校园里学习氛围不浓。我想,这也是造成老师频繁流动的一个原因吧。”戴锦华表示。

城乡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如何改变?

戴锦华说,他们注意到政府相关部门也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针对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和教育资源闲置等问题,打破乡镇、村组界线,采取分散合并、直接撤并,建中心学校。以完全小学、教学点等方式,对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小学进行调整撤并。

比如,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工资低待遇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戴锦华说。

还比如,组织教师培训,“给他们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浙工大学生实践团:

情驻衢州,发现最美

支教,在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励志风暑期实践团队看来却“太普通,形式太陈旧,没有新意”。活动形式新颖,才是关键。“这显得有创造力,也能吸引眼球。”一名实践团队队员说。

由于学生与浙江省关工委合作,实践活动便有了命题——情驻衢州、发现最美。在省关工委的名单中,实践团队圈定三位最美人物,分头采访。其中,有退伍军人、有自办热线解决民间纠纷。“接触这些人之后,在他们身上会学到很多。他们真的与众不同。”另一名实践团队队员说。

另一半的自主活动,仍要契合“最美”的命题,实践团队锁定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

不过,他们摒弃最初支教的想法,而是为留守儿童组织活动——“带他们寻找梦想”。他们进入衢州市衢江区紫薇村,家访学生、放电影、做游戏和发礼物。

“最美”,还能怎么呈现?“给市民拍全家福吧。”在衢州市区的一家沃尔玛超市门口,实践团队队员记录了40幅全家照和家庭梦想。

浙工商学生实践团: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下的老人处境

浙工商食品青志绿色先锋敬老服务队的学生,选择与当下热点结合的实践调研。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出台,既是社会对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关注度的提高,其实,也折射出部分老人生活孤苦的现象。”团队队员琚雅洁说。

他们走访了杭州九莲社区、杭州保亭社区、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以及建德市下涯镇大洲村日晒坞,采用问卷与面谈相结合形式,调查当地老人与周边年轻人。

城乡老人的处境差距很大。“城中的老人,子女就在身边,经常可以去探望。日晒坞的老人,挺孤单的,子女都外出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团聚。”琚雅洁说。

即便是城市里老人的老年境遇,贫富差距也很大。“高级知识分子或者退休干部的老人会有一笔不错的退休金。而有的老人,连养老金等资助都拿不到,只得靠自己辛苦赚钱勉强维持生活。”浙工商食品青志队的学生发现。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轻人被问及“你觉得老人适合住在家中还是敬老院”时,近半数人回答,“敬老院或老人公寓。”可当角色置换,“如果你老了,想住在家里还是敬老院”时,绝大多数人却表示“住家中”。

对于新出台的《老年人保障法》,超半数的年轻人表示“无奈”。他们也想常回家看看,可工作关系却无法做到。他们希望,“可以借这保障法增加一定的假期,有宽裕的时间陪父母。”

半数老人则表示,“没有必要出台这样的条例。”因为,在他们看来,“子女都有孝心,只是工作忙没时间回家。”

■记者观察

体验不同生活

为了多接触社会

媒体报道得多,就是实践内容货真价实?“暑期实践为什么这么希望被报道?”我总是忍不住这样问大学生。

“希望能受到关注。”最初,他们的回答总很简单。不过,聊得久了,其中的原委便猜到一二。每到开学,学校会对社团实践活动进行评比,其中一条的得分指标是,“媒体报道”。于是,为了提高分数,社团内总会安排一名宣传队员,负责联络媒体。

可是,报道多真能代表实践内容货真价实吗?这是不少学生的困惑。在他们身边,有的团队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与企业或部门合作,而报道的任务由合作单位负责搞定。“可是,他们的实践活动做得并不算出色。可偏偏媒体报道多,我们肯定会感到不快,找媒体报道,希望证明我们的也不差。”有一名学生无奈地说。

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在有些学校,会带来直接的“好处”——GPA加分,在拿奖学金或保研时更具优势。而若能多被报道,评上优秀团队的几率就越高,那么,分自然加得更多。

不过,为加分而参加暑期实践的大学生毕竟只是少数。“体验不同的生活,可以多接触社会。”戴锦华说,连续2个暑假,她都去武义大溪口乡。留守儿童,向她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这是她之前完全陌生的世界。

实践的意义,还不仅在于此。前期的策划,相较实践的过程,“更让人‘头痛’”。新队友聚齐后,每人会提交主题方案,到底采用哪个、利弊何在,一个讨论会远远不够。

“讨论会上,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如何交流与沟通,都值得学习。毕竟,这是一个团队,在做决定时需要考虑的不是个人的意愿,而是整个团队。”琚雅洁说。

接下来方案的细化同样不容易。找哪些联系点,怎么找到人,怎么说服他们合作?有时,吃住问题也会影响方案。“暑期实践很难拉赞助,这些活动没法给他们利益回报。通常,只能我们自己掏钱。”琚雅洁说。

关闭